湄潭鱼泉仙谷山的历史传说

仙谷山,位于湄潭县鱼泉镇,最高海拔1500多米,举目眺望,是全县著名的风景秀丽的偏岩塘度假村、长寿寨。这里生长着多种四季常绿树木,终年山青水秀,冬暖夏凉,被誉为黔北八大风景区之一。 

仙谷山石笋

仙谷山景区方圆两平方公里的范围内,全被山梁,悬崖、山谷包围,各个山型山峰长势险峻,形态优美独特且十分秀丽,无数大小山谷交错有序,长像似石人、石马、石磨、竹笋,茂盛的灌木丛似少女的裙裾,丛林中满山小山泉穿层渗透,每天迎着朝阳孕育出郁郁葱葱的岩树,灌木、使该景区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气候宜人,是一处难觅的避暑圣地。在仙谷山中段的周围,奇峰异石随处可见,举目环视,分布山中的磨子石、马头岩、白岩、黄岩、尖顶峰、龙神桥、石柱、石笋、点将台尽收眼底,若有缆绳架设、滑车空中飞越浏览,可以享受“平步青云,从天而降”的感觉。

在仙谷山的崇山峻岭中,生长有国家珍贵的一、二类保护动物,有穿山甲、獐子、麝猫、黄羊、黑驴、九吉狐、狐狸、金钱豹、锦鸡、候面鹰、刺猬、蛇……

山中还生长有各种名贵树种及中药材:有大量的国家级保护植物红豆杉、还有野生天麻、黄连、益阳荷、兰花等满山的奇花异草随处可见。在紧靠金沙洞左上方约三百公尺的地方,还有一片保存完整、难得一见、面积约百亩之多的原始森林。 

仙谷山脉

仙谷山洞穴无数,最大最有名的洞穴要数金沙洞。该洞历史悠久,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,因洞内水沙中发现有金沙,故名金沙洞。由于该洞地理位置独特,处于1300多米高的山腰,悬挂于山壁之间,故在宋代又改为玄天洞,现又改名为仙人洞,现在人们叫它金沙洞。民国年间。金沙洞寺庙内常住和尚念颂佛经法典,庙内香烟缭绕,烛光通明,四方善男信女常到洞内提取“神水”饮用,以达保天下太平,合家安康,五谷丰登之良好愿望。

此外还有尚洞、红脚洞、老虎洞、母猪洞,左边山腰紧挨偏岩塘风景区的有鱼连洞、黄龙洞、月亮洞、马儿石窟、上坝沟的老龙洞。在冬季,各个洞口喷出股股白色的蒸气,如农舍炊烟一般,令人叹为观止,据初步掌握,整个山谷的地层是空洞相连的。 

仙谷山金沙洞寺

悬崖、峭壁、山洞中有天然清泉喷泻而出,山下杨窝村、麻子沟一带的人畜饮水,皆由此而引出,若雨季,整座山上数十处瀑布从天飞泻而降,响声轰鸣,加上缭绕半山的薄雾,恰似嫦娥舒展的广袖,如身临其景,更是美不胜收。

仙谷山下长寿寨

洞区是古战场的咽喉要塞,地型易守难攻,是兵家争战之地,自唐朝建庙后,播州府(今遵义)历代文武官员,曾经常到此游览观光,避暑狩猎。明末清初年间,因农民义军运动频繁,构成对官府的严重威胁,于是,播州府便迁退到金沙洞中藏匿,其余兵将士卒布阵在山内大沟营里护卫(今天的杨窝村),从此作为播州府的大本营。大沟营四面环山,山型陡峭,仅只一条约100米的两山间隔为出入口,出口处设有一条街,专供沟内给养。大沟营内,坝子宽敞,约有近100亩面积,其间人畜饮水充足,草料丰富,后将明铺县秘密屯扎于金沙洞左侧的半山之中,叫明铺营,时间断续达十一年之久,由于长期山洪冲刷,地壳变化,现偶尔可见依稀的瓦砾。当时,大沟营首领系朝俸五品长官杨启风,号孟宗,生于嘉庆四年末岁正月二十二日寅时,于同治年乙丑岁九月七日乙时,在大沟营杨堡庄悬挂铺去世,葬于今杨窝村公路边,墓前立有四方石碑一尊,碑文清晰可见。

由于年代久远,社会变迁,山洪冲刷流失,还加上人为的损坏,尤其是1958年大炼钢铁,在浮夸风地驱使下,凡所有大沟营内保存于各户家中的刀枪兵器,均上交大炼钢铁,就连镇守金沙洞大本营的三门将军炮,也难逃厄运,在几经碾转,幸免未被砸烂炼钢铁,解放后被县文物馆收藏,就是现存放于县文管所内仅有的两门,而仍有一门将军大炮不知去向。

仙谷山古代文明遗址

据传,在2004年的时候,当地曾报过金沙洞内被盗,派出所侦察时,只看见洞内被新挖的泥土,其余一无所获,各营哨卡在崖壁上凿下的痕迹及遗址现仍清晰可见。

抗日战争时期,浙大搬迁来湄潭后,也对该洞、该山、该地区的远古历史性有浓厚的兴趣,不少浙大师生员工,曾多次进入洞内研究考察,而今,在洞内深处700米的洞壁上,还遗留有他们的英文手迹。 

如今的仙谷山,以前的许多小路开始荒废,交通非常不便,但是极具旅游开发价值,是一个非常适合探险、爬山、周末游的好地方。